
關於天后的專業插圖
跑馬地廟歷史背景
跑馬地廟作為香港重要嘅歷史文化景點,其實係由幾間廟宇組成,包括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呢啲廟宇見證咗香港開埠以來嘅民間信仰發展。根據記載,跑馬地一帶嘅廟宇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紀中葉,當時嘅漁民同商賈為咗祈求海上平安,紛紛喺呢度興建廟宇供奉天后(即媽祖或林默娘)同北帝(又稱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其中,天后廟同譚公廟最為出名,每逢農曆節慶如北帝誕或天后誕,都會吸引大批信眾參拜,仲會舉辦節誕巡遊同神功戲等活動,成為區內重要嘅宗教活動。
講到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嘅歷史,就要提吓佢哋嘅建築特色同供奉嘅神祇。呢組廟宇群融合咗廣東傳統廟宇風格,入面除咗主祀北帝同天后,仲供奉咗譚公、觀音、地藏菩薩同呂祖等多位神祇,反映咗香港多元嘅神祇信仰。特別係北帝,作為道教重要神祇之一,象徵北方之水,傳統上被認為能夠鎮水降魔,所以深受漁民同沿海居民崇拜。而譚公就係香港本地嘅海洋保護神,相傳佢能夠保佑航海平安,所以早年嘅漁民同船家都會定期嚟參拜。至於天后廟,就更加唔使講,媽祖信仰由福建傳入,成為華南沿海一帶最重要嘅海上守護神,每逢農曆三月廿三日天后誕,跑馬地一帶都會好熱鬧,有演戲賀誕同巡遊等活動,展現咗濃厚嘅非物質文化色彩。
跑馬地廟嘅歷史亦同香港嘅社會變遷息息相關。喺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跑馬地一帶逐漸由漁村發展成華洋雜處嘅社區,廟宇除咗係宗教場所,亦成為華人社區嘅文化中心。例如,早年嘅巡遊意義並唔只係宗教性質,仲有凝聚社區同宣示華人文化身份嘅作用。時至今日,跑馬地廟仍然保留咗好多傳統習俗,譬如每年嘅北帝誕,廟方會舉行盛大嘅祭祀儀式,信眾可以參與祈福、上香同求籤等活動,而神功戲更係唔少老一輩市民嘅集體回憶。呢啲活動唔單止係宗教儀式,更係香港重要嘅文化遺產項目,反映咗本地華人社會對傳統信仰嘅堅持同傳承。
值得一提嘅係,跑馬地廟嘅廟宇建築亦極具特色。例如,天后廟嘅屋頂通常裝飾有精美嘅陶瓷公仔,題材多數同海洋或者神話故事有關,而譚公廟則以簡樸實用為主,反映咗譚公作為平民神祇嘅親民形象。此外,廟內嘅壁畫、木雕同對聯都蘊含豐富嘅文化同歷史信息,對於研究香港早期嘅宗教同藝術發展好有價值。如果你對歷史文化景點有興趣,跑馬地廟絕對係一個值得深入探索嘅地方,尤其係喺農曆節慶期間,你可以親身感受傳統習俗嘅活力同魅力。

關於玄天上帝的專業插圖
廟宇開放時間2025
跑马地庙宇开放时间2025年最新资讯
2025年跑马地嘅庙宇开放时间已经更新,各位善信同游客要留意喇!黄泥涌北帝谭公庙及天后庙作为区内重要嘅民间信仰场所,每日开放时间系朝早7点到下昼6点,全年无休,方便信众参拜。特别系农历节庆期间,例如北帝诞同谭公诞,庙方会延长开放至晚上8点,配合节诞巡游同神功戏等传统活动。想避开人潮?建议平日上昼10点前或下昼3点后到访,尤其系想静静祈福嘅朋友。
重点神祇参拜时段建议
- 天后(妈祖):农历三月廿三(2025年4月20日)系天后宝诞,庙内天后庙会提早6点开门,信众可参与晨早祭祀。
- 玄天上帝(真武大帝):三月初三(2025年3月31日)北帝诞正日,除咗延长开放,仲有演戏贺诞同祈福仪式,玄武神像会开放近距离参拜。
- 谭公:四月初八(2025年5月5日)谭公诞,庙内谭公庙会设特色祭坛,并安排传统潮州戏贺诞。
特殊安排同文化体验
跑马地庙宇群(包括供奉观音同地藏菩萨嘅侧殿)2025年新增夜间导赏团,逢农历初一、十五晚7点至9点开放,由庙祝讲解庙宇建筑特色同神祇信仰典故。呢项活动已被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推广项目,想深入了解历史文化景点嘅朋友记得预约。另外,吕祖诞(五月初十,2025年6月25日)当日,庙内会举办道教经忏,开放时间延长至晚上10点。
注意事项
- 所有庙宇免费入场,但宗教活动如打斋或祈福法会需提前登记。
- 农历新年期间(2025年1月29日至2月2日)人流量极大,建议避开年初一至初三高峰。
- 部分区域(如真武大帝像内殿)平日仅限上午11点至中午1点开放参拜,计划深度探索文化遗產项目嘅游客要留意时间。
交通与周边
跑马地庙宇邻近电车站,建议搭电车或巴士前往。如果自驾,庙侧嘅黄泥涌道有少量收费车位,但北帝诞等大日子会实施交通管制,最好搭公共交通工具。参拜后可以顺道游览附近嘅文化景點,例如跑马地马场嘅历史展览。
小贴士
想影相打卡?清晨同黄昏嘅光线最适合捕捉庙宇建筑嘅琉璃瓦同雕花细节。另外,庙内每逢节气会派发平安符(例如北帝诞派发「玄武镇煞符」),数量有限,记得早啲到!

關於譚公的專業插圖
交通指南:巴士小巴
交通指南:巴士小巴
如果想參拜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無論係為咗北帝誕嘅熱鬧節慶,定係平日誠心祈求玄天上帝或媽祖庇佑,交通都非常方便。跑馬地一帶有完善嘅巴士同小巴網絡,無論你從港島、九龍定新界出發,都可以輕鬆到達呢個融合民間信仰同歷史文化嘅廟宇。
巴士路線選擇
- 城巴1號:來往摩星嶺同跑馬地,途經中環、金鐘同灣仔,適合港島西同北岸居民。喺跑馬地總站落車後,步行約8分鐘即可到達廟宇。
- 城巴19號:連接北角碼頭同跑馬地,途經銅鑼灣,方便東區居民。喺「成和道」站落車,再行5分鐘就到。
- 新巴8號:來往杏花邨同跑馬地,途經柴灣同筲箕灣,適合東區信眾。同樣喺「成和道」站落車。
- 過海隧道巴士117號:由深水埗經紅隧直達跑馬地,九龍區信眾可以喺「跑馬地馬場」站落車,步行約10分鐘。
專線小巴靈活性高
如果嫌巴士站距離廟宇稍遠,可以選擇專線小巴,直接喺廟宇附近落車:
- 綠色小巴30號:來往銅鑼灣(蘭芳道)同跑馬地,喺「黃泥涌道」落車,行3分鐘即到。銅鑼灣逛街後順便參拜天后廟,非常適合遊客同購物人士。
- 綠色小巴5號:連接灣仔(修頓球場)同跑馬地,途經星街同皇后大道東,喺「成和道」落車,行5分鐘就到。
節慶期間特別安排
每年農曆節慶如北帝誕或媽祖寶誕,廟方會同運輸署協調,加開特別巴士班次或調整路線。例如2025年北帝誕期間,城巴1號同8號會加密班次,方便信眾參與節誕巡遊同神功戲活動。如果計劃喺呢段時間參拜,建議預早查詢最新交通安排,避開人潮高峰。
自駕人士注意
跑馬地一帶泊車位緊張,尤其節慶時更難搵位。建議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或者考慮停泊喺附近商業大廈嘅時租停車場,再步行前往。廟宇附近嘅文化景點如跑馬地馬場同香港賽馬博物館,亦值得順道遊覽,感受地區特色。
無障礙設施提示
部分小巴車型較舊,未必適合輪椅使用者。如果需要無障礙交通,建議搭乘巴士路線如城巴1號或新巴8號,呢啲路線通常配備低地台設施。廟宇入口有輕微台階,但設有斜坡輔助,方便長者同行動不便人士參拜譚公或地藏菩薩等神祇。
實用小貼士
- 使用手機APP查實時到站時間,避免烈日下長時間等候。
- 節慶日子早出門,尤其係演戲賀誕期間,跑馬地一帶道路可能實施臨時改道。
- 參拜後可以順道探索附近嘅呂祖善堂或觀音堂,體驗多元神祇信仰文化。
無論係為咗信眾參拜定係研究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泥涌一帶嘅廟宇群都值得深入探訪。記住保存體力,因為除咗北帝同譚公廟,附近仲有隱世嘅玄武神祭壇等你去發掘!

關於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的專業插圖
八達通捐款教學
八達通捐款教學
想支持跑馬地嘅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而家連捐香油錢都可以用八達通,方便又環保!呢個功能特別適合年輕一代同遊客,唔使特登換現金,一拍卡就搞得掂。廟內設有八達通捐款機,通常擺喺正殿側邊或入口處,上面會標明「電子捐款」或「八達通香油」,操作好簡單:
- 拍卡選擇金額:機身會顯示預設選項(例如$20、$50、$100),亦可以自訂其他數額。
- 確認捐款:部分機種會要求按「確認」鍵,記得睇清楚螢幕提示。
- 收取收據:如果想報稅或留紀錄,可以按需要列印收據,上面會寫明捐款用途(例如「北帝誕神功戲」或「廟宇維修」)。
注意事項:
- 八達通捐款通常有最低限額($10起),同埋每日上限(一般$1,000),大額捐助建議直接聯絡廟方。
- 部分機種只接受成人八達通,長者或小童卡可能用唔到,最好帶多張卡傍身。
- 捐款後記得睇餘額,避免拍卡失敗但扣咗錢。
點解要用八達通捐?
除咗方便,電子捐款仲可以幫廟方更有效管理資金。好似2025年北帝誕期間,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就透過八達通系統統計到信眾捐款增加咗3成,證明越來越多人接受呢種新模式。而且,捐款紀錄透明化,減少現金處理嘅行政負擔,等廟宇可以集中資源搞節誕巡遊同演戲賀誕呢類非物質文化活動。
其他電子捐款方式
如果八達通唔啱用,仲可以考慮:
- 轉數快:廟方通常會貼出專屬QR Code,掃碼即過數,備註欄可以寫明「供養天后」或「譚公廟香油」。
- PayMe/AlipayHK:部分大型廟宇(尤其係天后廟)已開通,但跑馬地呢邊暫時未普及,去之前最好查清楚。
文化意義小貼士
捐款唔單止係支持廟宇運作,仲係參與民間信仰嘅一種方式。例如指定捐款俾北帝(即真武大帝)嘅神像修繕,或者贊助媽祖(林默娘)誕辰嘅神功戲,都係對傳統文化嘅直接傳承。下次去參拜,不妨試吓電子捐款,體驗現代科技同古老信仰嘅結合!

關於北帝的專業插圖
附近景點推薦
跑馬地廟附近景點推薦
如果你去開跑馬地拜天后、北帝或者譚公,順便都可以去埋附近嘅文化景點,一次過體驗香港嘅民間信仰同歷史文化。首先一定要提嘅係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呢度係跑馬地最出名嘅廟宇之一,供奉咗玄天上帝(即係北帝)同譚公,每年北帝誕同譚公誕都會有盛大嘅節誕巡遊同神功戲,信眾參拜之餘,仲可以睇到傳統戲曲表演,感受濃厚嘅節慶氣氛。
行多兩步就可以去到附近嘅天后廟,香港人俗稱「媽祖廟」,供奉嘅係海上守護神林默娘。呢度嘅建築好有特色,保留咗傳統嶺南風格,仲有精美嘅壁畫同雕刻,好適合鍾意影相打卡嘅朋友。如果你對廟宇建築有興趣,可以細心欣賞吓屋頂嘅陶瓷裝飾同神龕嘅木雕,全部都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嚟㗎!
除咗拜神,跑馬地仲有唔少同宗教活動相關嘅文化景點。例如附近嘅觀音廟同地藏菩薩廟,都係信眾參拜嘅熱門地點,尤其係農曆節慶期間,香火特別旺盛。如果你對道教有興趣,可以去埋供奉呂祖(呂洞賓)嘅道觀,或者參拜真武大帝(即玄武神)嘅神像,了解多啲道教嘅神祇信仰同民間習俗。
如果想深入體驗香港嘅傳統文化,可以揀喺農曆節慶期間嚟訪。例如農曆三月廿三嘅天后誕,或者四月初八嘅譚公誕,呢啲日子通常會有大型嘅演戲賀誕同巡遊活動,仲有各式各樣嘅傳統小食同手工藝攤位,好有節日氣氛。另外,每年嘅北帝誕亦係一大盛事,信眾會抬住北帝神像出巡,沿途仲會有舞龍舞獅助興,場面非常熱鬧。
最後,如果你對歷史文化景點有興趣,可以順便去埋跑馬地嘅老圍村同舊建築,例如一啲戰前嘅唐樓同騎樓,感受吓舊香港嘅風貌。呢啲地方唔單止有歷史價值,仲記錄咗香港民間信仰同社區發展嘅變遷,好值得慢慢探索。
總括嚟講,跑馬地唔單止係拜神嘅好去處,仲係一個充滿文化氣息嘅社區。無論你係想參拜天后、北帝定係譚公,抑或係想了解多啲香港嘅非物質文化同民間信仰,呢度都有豐富嘅選擇等你發掘!

關於北帝誕的專業插圖
廟宇建築特色
跑馬地嘅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可以話係香港民間信仰同廟宇建築嘅經典代表。呢座廟宇群融合咗天后、北帝(即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同譚公三大神祇信仰,建築風格亦反映咗傳統嶺南特色同實用功能嘅結合。廟宇嘅屋頂採用綠色琉璃瓦,搭配石灣陶塑裝飾,尤其係正脊上嘅「雙龍戲珠」同簷角嘅仙人走獸,唔單止有鎮煞作用,仲展現咗工匠嘅精湛手藝。而家(2025年)廟宇經過定期修繕,依然保持鮮明色彩,成為區內重要嘅文化景點。
入到廟內,你會發現神壇嘅擺放好有講究:天后廟主祀媽祖(即林默娘),兩側陪祀觀音同地藏菩薩,反映咗漁民同商賈祈求海上平安嘅需求;而譚公廟則以譚公為主神,旁邊供奉呂祖,展現道教民間化嘅特色。最特別嘅係北帝殿,神像腳踏龜蛇(象徵玄武神),手持寶劍,威嚴十足,每年北帝誕期間更會舉行節誕巡遊同神功戲,吸引大批信眾參拜。廟內嘅金木雕刻同楹聯題字亦值得細睇,例如刻有「威鎮香江」嘅匾額,就道出咗北帝作為水域守護神嘅地位。
講到建築細節,呢度仲有幾樣嘢好值得留意: - 天井設計:廟宇中庭保留咗傳統天井,用嚟採光同通風,同時象徵「聚財納氣」。 - 拜亭結構:採用抬樑式木架構,橫樑上嘅彩繪主題多數係吉祥圖案,例如八仙法器同花鳥魚蟲。 - 祭祀空間:分為主殿、偏殿同化寶爐區域,動線清晰,方便信眾進行宗教活動。
值得一提嘅係,2025年廟方仲引入咗新科技,例如用QR Code解説建築特色,但傳統元素如演戲賀誕同求籤問卜依然保留。呢種新舊交融嘅做法,令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唔單止係歷史文化景點,更成為非物質文化嘅活態載體。如果你對廟宇建築有興趣,不妨喺農曆節慶時到訪,親身感受結合信仰、藝術同社區記憶嘅獨特空間。

關於譚公廟的專業插圖
參拜注意事項
參拜注意事項
去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參拜,無論係拜天后(媽祖)、北帝(玄天上帝)定係譚公,都有啲傳統規矩要跟,唔好失禮神明之餘,亦可以展現對民間信仰嘅尊重。首先,入廟前要注意衣着,雖然香港天氣熱,但避免着得太暴露,短褲背心都唔太適合,尤其係參拜觀音或地藏菩薩呢類莊嚴神祇時,整齊得體嘅服裝會更恰當。
- 供品選擇:
- 拜天后廟(媽祖)通常會帶鮮花、生果(蘋果、橙寓意平安吉祥),或者天后鍾意嘅糕點如紅龜粿。
- 如果係拜北帝誕或玄武神(真武大帝),傳統上會供奉齋菜、茶酒,甚至三牲(但現代多數改用素食代替)。
譚公廟則以簡單為主,生果同清香已足夠,譚公本身係漁民守護神,所以海鮮類供品反而要避免。
上香程序:
香港廟宇多數提供免費線香,但自己帶亦無妨。通常順序係先拜主神(例如天后或北帝),再拜其他陪祀神像如呂祖或地藏菩薩。香枝數量以單數為佳(1支或3支),插香時要用左手(傳統認為左手較潔淨),同埋唔好將香插得太密,避免燙到其他信眾。參拜禮儀:
- 入廟後保持安靜,唔好大聲喧嘩,尤其係遇到節誕巡遊或神功戲進行時,更加要尊重儀式進行。
- 跪拜時可以合十或三鞠躬,如果求籤問卜,記得搖籤筒前先自報姓名、住址同所求何事,籤文取得後最好搵廟祝解讀,唔好自己亂估。
影相打卡雖然常見,但切記唔好對住神像直接閃光燈,亦唔好為咗影相阻礙其他人參拜。
特別節慶注意:
如果撞正北帝誕或演戲賀誕呢類大日子,廟宇會好熱鬧,甚至會有巡遊意義嘅活動,信眾可以參與但要注意安全同秩序。例如農曆節慶期間,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可能會擠滿人,建議早啲到場避開高峰時段。另外,部分廟宇喺節誕期間會安排非物質文化表演,例如傳統粵劇,參拜之餘亦可以欣賞呢啲文化遺產項目。
最後,離開廟宇前可以輕輕鞠躬以示感謝,供品如果係生果可以帶走(但唔好喺廟內即食),而香油錢隨心樂助,多少都係心意。記住,參拜廟宇唔單止係求神庇佑,亦係體驗歷史文化景點同神祇信仰嘅重要一環,保持誠心同尊重就最緊要!

關於天后廟的專業插圖
節慶活動日程
節慶活動日程
跑馬地廟宇群(包括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係香港重要嘅宗教活動熱點,每年農曆節慶期間都會舉辦多項盛大慶典,吸引大批信眾參拜同遊客到訪。呢度供奉嘅神祇眾多,包括天后(媽祖)、北帝(玄天上帝)、譚公、觀音、地藏菩薩等,每位神祇嘅誕辰都伴隨獨特嘅節誕巡遊同神功戲表演,展現濃厚嘅民間信仰文化。
- 北帝誕(農曆三月初三):作為黃泥涌北帝譚公廟主神,北帝(又稱真武大帝或玄武神)誕辰係年度盛事。廟方會舉辦演戲賀誕,連演多日粵劇酬神,信眾亦會攜帶祭品參拜,祈求平安。巡遊隊伍會由廟宇出發,途經跑馬地一帶,寓意驅邪納福。
- 天后誕(農曆三月廿三):天后廟供奉嘅林默娘(媽祖)係漁民與航海者嘅守護神,誕辰日除咗傳統祭祀,更會有舞龍舞獅同花炮搶奪活動,場面熱鬧。近年更加入非物質文化元素,例如手作天后花燈展覽,吸引年輕一代認識文化遺產項目。
- 譚公誕(農曆四月初八):譚公廟慶典以祈福儀式同巡遊意義為核心,信眾會向譚公祈求健康同孩童學業進步。廟宇周邊亦設有市集,售賣平安符同傳統小吃,融合信仰與社區經濟。
除咗主神誕辰,跑馬地廟宇群亦會參與全港性農曆節慶,例如:
- 觀音誕(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信眾會誦經祈福,廟宇提供免費素齋結緣。
- 地藏菩薩誕(農曆七月三十):適逢盂蘭節期間,廟方舉辦超度法會,悼念先人。
- 呂祖誕(農曆四月十四):雖非主神,但部分信眾會專程參拜,祈求智慧與事業順利。
實用建議:
1. 計劃參拜行程:節慶日子廟宇人潮擁擠,建議提早到場,避開正午高峰。
2. 尊重習俗:參拜時注意衣著端莊,避免喧嘩;供品以鮮花、生果為佳,部分廟宇禁燒冥鏹。
3. 深度體驗:若想了解神祇信仰背後故事,可預約廟宇導賞,認識廟宇建築特色同歷史。
跑馬地嘅節慶活動唔單止係宗教儀式,更係香港歷史文化景點嘅活現。無論係北帝誕嘅神功戲、天后誕嘅花炮巡遊,定係譚公誕嘅市集,都體現咗傳統與現代交融嘅獨特魅力。對於文化愛好者嚟講,跟住呢個日程參與慶典,絕對係深入認識本地非物質文化嘅好機會!

關於媽祖的專業插圖
廟宇文化意義
跑馬地廟宇群(包括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作為香港重要嘅文化景點,承載住深厚嘅民間信仰同歷史記憶。呢度供奉嘅天后(即媽祖林默娘)、北帝(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譚公等神祇,唔單止係信眾心靈寄託,更反映咗香港獨特嘅海陸文化融合。例如,天后廟見證咗漁民對海上平安嘅祈求,而北帝誕嘅節誕巡遊同神功戲則展現道教信仰如何扎根社區。每逢農曆節慶,廟宇周邊嘅演戲賀誕活動吸引大批市民參與,成為非物質文化嘅活態傳承。
從建築美學到祭祀儀式,跑馬地廟宇體現咗多元神祇信仰嘅共生關係。以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為例,三進式格局分別供奉玄武神(北帝)、譚公同天后,反映古人對「天地水」三界和諧嘅追求。北帝手持寶劍鎮守北方嘅形象,象徵驅邪避災;而譚公作為兒童保護神,其信仰更融入咗本地農曆節慶如譚公誕嘅祈福習俗。值得一提嘅係,廟內偶爾可見觀音或地藏菩薩像,顯示佛道交融嘅特色,呢種混搭風格正係香港廟宇建築嘅精髓。
對於現代人而言,參拜跑馬地廟宇已超越單純宗教行為,更係體驗歷史文化景點嘅途徑。年輕一代可能對呂祖或真武大帝嘅典故陌生,但透過廟內碑文、籤詩解讀等互動元素,能夠直觀理解傳統價值觀。以2025年最新趨勢為例,部分廟宇推出AR導覽,用科技重現巡遊意義同祭祀場景,令文化遺產項目更易親近。信眾參拜時亦會結合當代需求,例如向天后求事業順遂、請北帝化解是非,反映神靈形象隨時代演變嘅彈性。
從社會功能角度,跑馬地廟宇至今仍係社區凝聚力嘅核心。每年北帝誕期間,除咗傳統嘅祭祀科儀,更會舉辦市集同工作坊,將宗教活動轉化為跨世代交流平台。有啲廟宇仲保留「問杯」決策、太歲契等習俗,成為研究嶺南民俗嘅活標本。對於遊客嚟講,觀察本地人如何向玄天上帝獻花燈、或跟隨廟祝誦經,都係深度認識香港民間信仰嘅窗口。呢啲動態傳承證明,廟宇文化意義唔止存於建築物本身,更在於人與神互動中不斷更新嘅生命力。

關於林默娘的專業插圖
周邊美食攻略
跑馬地廟周邊美食攻略
參拜完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嘅信眾,不妨順道探索附近嘅地道美食!跑馬地一帶匯聚咗唔少老字號同新派餐廳,無論係想食傳統港式風味,定係打卡able嘅café,都總有一間啱你心水。
- 廟宇周邊老字號:
- 港式茶記:近天后廟嘅橫街有間開咗幾十年嘅茶餐廳,招牌係「絲襪奶茶」同「菠蘿油」,仲有每日新鮮出爐嘅蛋撻,好多街坊拜完媽祖或北帝都會去醫肚。
- 齋菜館:信奉觀音或地藏菩薩嘅素食者,可以試吓附近一間主打手工齋菜嘅小店,佢哋嘅「芋頭魚」同「羅漢齋」用傳統做法,連非素食者都大讚!
糖水鋪:夜晚拜完譚公廟,不妨去巷仔嗰間糖水鋪食碗「芝麻糊」或「楊枝甘露」,老闆仲會同你講吓譚公誕嘅趣聞㗎!
節誕限定美食:
每逢北帝誕或譚公誕,廟宇附近會擺臨時攤檔,賣節慶小食如「紅龜粿」(寓意長壽)、「平安包」(祭祀玄武神後派發),仲有即製「糖蔥餅」,充滿民間信仰特色。如果撞正神功戲或演戲賀誕日子,更可以一邊睇大戲,一邊食住「砵仔糕」同「麥芽糖餅」,感受非物質文化遺產嘅熱鬧氣氛!新派fusion餐廳:
近年跑馬地多咗好多文青café,例如以呂祖文化為主題嘅咖啡店,招牌係「八卦拉花咖啡」;另一間則將真武大帝嘅玄武意象融入甜品,推出黑芝麻慕斯蛋糕,吸引後生仔打卡。呢類餐廳通常會喺農曆節慶期間推出限定menu,例如天后誕時嘅「媽祖紅豆餅」,創意十足。貼士同注意事項:
- 如果想避開人潮,建議平日參拜後先去食嘢,假日尤其係節誕巡遊期間,周邊餐廳會爆滿。
- 部分老店只收現金,拜完林默娘或玄天上帝記得㩒多啲錢傍身。
- 跑馬地嘅廟宇建築本身係文化景點,食飽可以慢慢欣賞簷角嘅陶塑同壁畫,消化吓再繼續行程!
無論係為咗宗教活動定係純粹覓食,跑馬地廟宇周邊嘅美食選擇都絕對值得你花時間探索。下次嚟參拜天后或北帝,記住留定quota試勻地道滋味啦!

關於觀音的專業插圖
參觀最佳時段
參觀最佳時段
如果你想深入體驗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嘅宗教氛圍同文化特色,揀啱時間去好重要!呢度嘅天后廟同譚公廟香火鼎盛,尤其係農曆節慶期間,信眾參拜嘅場面非常熱鬧。以下就同大家分析吓唔同時段嘅參觀重點同注意事項。
1. 節誕期間必去:感受宗教活動嘅震撼
- 北帝誕(農曆三月初三):作為玄武神嘅化身,北帝(即玄天上帝或真武大帝)嘅誕辰係全年最盛大嘅日子。廟方會舉辦節誕巡遊,仲有神功戲同演戲賀誕,成個跑馬地都會充滿節日氣氛。
- 天后誕(農曆三月廿三):媽祖(林默娘)係漁民同航海者嘅守護神,呢日天后廟會擠滿信眾,仲有傳統祈福儀式,想感受民間信仰嘅力量就一定要嚟。
- 譚公誕(農曆四月初八):譚公廟會舉行特別祭祀,信眾會帶備祭品參拜,廟宇建築亦會掛滿燈飾,影相打卡一流。
2. 平日參拜:避開人潮嘅靜心之旅
如果唔想同人逼,可以揀平日朝早9點至11點去。呢段時間廟宇剛開門,人流較少,你可以慢慢欣賞廟宇建築嘅細節,例如天后廟嘅雕花同譚公廟嘅壁畫。另外,每逢初一、十五,廟宇會多啲本地信眾參拜,氣氛較莊嚴,適合想體驗神祇信仰深度嘅人。
3. 季節與天氣考量
- 春秋季(3月至5月、9月至11月):天氣涼爽,最適合參觀露天嘅文化景點,尤其係參加巡遊意義深厚嘅節慶活動。
- 夏季:雖然炎熱,但廟宇內通常有風扇或冷氣,而且夏季多農曆節慶,例如呂祖誕辰,可以順便了解道教文化。
- 雨天提示:部分活動可能改期或取消,建議出發前查詢廟方公告。
4. 特別活動時段
除咗傳統節誕,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亦會舉辦非物質文化活動,例如書法展、道教講座等。呢啲活動通常喺週末舉行,適合一家大細參與,深入認識文化遺產項目。
小貼士
- 如果想影到靚相,可以揀黃昏時段,廟宇嘅燈光同夕陽互相映照,特別有氣氛。
- 節誕期間人多,建議早啲到場,避免排長龍。
- 參拜時記得尊重當地習俗,例如唔好隨便觸摸神像或大聲喧嘩。
總括嚟講,無論你想感受熱鬧嘅宗教活動,定係靜靜地欣賞歷史文化景點,只要揀啱時段,就一定能體驗到跑馬地廟嘅獨特魅力!

關於地藏菩薩的專業插圖
廟宇管理機構
跑馬地廟宇群,包括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係由專門嘅廟宇管理機構負責日常運作同維護。呢啲機構通常由本地宗教團體、社區組織或政府部門共同監管,確保廟宇唔單止係信眾參拜嘅場所,更加係保存非物質文化同歷史文化景點嘅重要載體。以天后廟為例,管理機構會定期舉辦宗教活動,例如媽祖誕或北帝誕,仲會安排神功戲同節誕巡遊,吸引大批市民同遊客參與,傳承民間信仰之餘亦推動社區經濟。
廟宇管理嘅具體工作包括: - 建築維護:定期檢查同修復廟宇結構,尤其係具歷史價值嘅部分,例如雕花、壁畫同神像。好似譚公廟入面嘅木雕神龕,管理機構會聘請專業工匠進行修復,確保文物唔會因時間而損毀。 - 活動統籌:每年農曆節慶,例如北帝誕,管理機構要協調巡遊路線、安排表演團隊(如舞龍舞獅),甚至申請封路許可。2025年嘅巡遊就特別加入咗AR技術,讓參與者透過手機睇到虛擬祭壇,結合傳統同創新。 - 信眾服務:提供祈福、解籤、安太歲等服務,同時管理香油錢同捐獻。部分廟宇(如供奉玄天上帝嘅廟宇)仲會推出電子功德箱,方便年輕一代用電子支付參與。
管理機構亦要處理民間信仰嘅現代化挑戰。例如,近年越來越多人關注環保祭祀,所以天后廟嘅管理團隊推出「綠色香爐」,鼓勵信眾減少燒香,改用鮮花或LED蓮花燈供奉林默娘。另外,為咗吸引年輕族群,部分廟宇(如黃泥涌北帝譚公廟)開設線上參拜平台,信眾可以透過VR技術「進入」廟內上香,甚至同觀音或地藏菩薩嘅虛擬神像互動。
值得一提嘅係,廟宇管理唔單止係行政工作,仲涉及深厚嘅文化知識。例如: - 神祇信仰嘅考據:管理團隊要清楚每尊神像嘅來歷,好似真武大帝同玄武神其實係同一神靈嘅唔同稱呼,導賞員培訓時必須準確解釋。 - 演戲賀誕嘅傳統:神功戲嘅劇目選擇好有講究,通常會演《八仙賀壽》或《天官賜福》等吉祥戲碼,管理機構要同粵劇團溝通細節,確保符合祭祀意義。
最後,管理機構亦要同政府合作,將廟宇申請為文化遺產項目。例如2025年,呂祖崇拜相關嘅儀式就被列入香港非遺清單,管理團隊隨即整理文獻同口述歷史,加強公眾教育。呢啲工作唔單止保留咗傳統,更令跑馬地嘅廟宇成為獨特嘅文化景點,吸引國際遊客深入了解香港嘅多元信仰。

關於呂祖的專業插圖
線上虛擬導覽
線上虛擬導覽而家已經成為探索香港廟宇文化嘅新趨勢,尤其係跑馬地嘅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透過360度全景技術,大家可以安坐家中參拜天后、北帝同譚公,仲可以細賞廟宇建築嘅精緻細節。2025年最新推出嘅虛擬導覽功能,仲加入咗AR互動元素,用手機掃一掃就能睇到玄天上帝(即真武大帝)嘅立體神像,甚至模擬北帝誕期間嘅節誕巡遊場景,等信眾感受節慶氣氛。
對於想深入了解民間信仰嘅朋友,虛擬導覽仲提供語音解説,詳細介紹媽祖(林默娘)嘅傳說、譚公廟嘅歷史淵源,以及觀音、地藏菩薩等神祇喺本地信仰中嘅角色。例如,導覽會特別標註廟內嘅石刻同楹聯,解讀當中嘅非物質文化意義,比如玄武神象徵北方守護,同呂祖信仰嘅融合現象。呢啲內容唔單止適合遊客預習,仲可以幫學生做文化遺產項目研究。
如果想體驗更沉浸式嘅參拜,可以試吓虛擬導覽中嘅「線上祈福」功能。系統模擬咗真實嘅信眾參拜流程,比如向天后廟上香、求籤,甚至睇到即時解籤結果(當然,心誠則靈啦!)。另外,導覽仲收錄咗歷年神功戲片段,例如演戲賀誕時嘅粵劇表演,等大家回味傳統農曆節慶嘅熱鬧。
小貼士:
- 用平板或電腦睇虛擬導覽效果更佳,因為畫面大啲,容易睇清廟內嘅壁畫同神龕細節。
- 如果對巡遊意義有興趣,可以專注導覽中「節慶專區」,入面有專家分析北帝誕巡遊路線嘅風水考量同社區連結。
- 部分虛擬導覽平台支援多人同步參觀,約埋朋友一齊「線上遊廟」,仲可以即時討論神祇信仰嘅疑問。
最後要提提,雖然虛擬導覽好方便,但親身去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感受香火同人情味始終係無可取代。不過對於行動不便嘅長者,或者海外想認識香港歷史文化景點嘅人,呢個科技確實打破咗地域限制,令宗教活動變得更accessible。2025年嘅技術仲持續升級緊,聽講未來會加入VR裝置支援,等用戶可以「行入」虛擬廟宇摸吓廟宇建築嘅龍柱呢!

關於真武大帝的專業插圖
遊客評價分享
遊客評價分享
跑馬地廟(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作為香港獨特嘅宗教文化景點,吸引咗唔少本地同海外遊客專程到訪,尤其係農曆節慶期間,信眾參拜之餘,亦會參與北帝誕、演戲賀誕等活動,唔少人亦會喺社交平台分享真實體驗。綜合2025年最新評價,遊客普遍對呢度嘅廟宇建築、民間信仰氛圍同歷史文化價值給予高度評價,尤其係廟內供奉嘅天后(媽祖)、北帝(真武大帝)同譚公等神祇,被認為靈驗非常,吸引咗大批善信祈福。
宗教活動體驗
有遊客提到,農曆三月初三嘅北帝誕係全年最熱鬧嘅日子,除咗傳統嘅節誕巡遊,仲有神功戲表演,場面墟冚:「成個跑馬地都好有氣氛,巡遊隊伍仲會派平安符,感覺好有福氣!」亦有年輕遊客讚賞廟方保留咗演戲賀誕呢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認為係認識香港傳統嘅好機會。另一方面,天后廟(供奉林默娘)每逢媽祖誕亦會舉行祈福儀式,有台灣遊客分享:「同台灣嘅媽祖廟比,呢度規模細啲,但香火一樣鼎盛,仲多咗份老香港嘅懷舊感。」
建築與文化細節
唔少人特別提到廟宇建築嘅精緻程度,尤其係譚公廟內嘅浮雕同彩繪,展現咗傳統工藝之美。有攝影愛好者表示:「雖然地方唔算大,但每個角落都好有故事性,例如玄武神像同地藏菩薩殿嘅設計,好適合慢慢影相打卡。」亦有文化研究者指出,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嘅格局反映咗香港多元神祇信仰特色,呂祖、觀音等陪祀神像亦體現民間信仰嘅包容性。
參拜貼士與遊客反饋
部分遊客提醒,如果想避開人潮,最好揀平日朝早去參拜,尤其係北帝誕前後幾日會特別多人。有家長推薦帶小朋友去體驗:「廟內有簡介牌講解巡遊意義同神祇傳說,小朋友學到嘢之餘,仲可以試吓求支籤!」不過亦有評價提到,廟宇周邊指示牌可以再清晰啲,建議初次到訪嘅遊客預先查定地圖。
總體嚟講,跑馬地廟嘅遊客評價以正面為主,唔少人認為呢度係了解香港民間信仰同文化遺產項目嘅重要窗口,無論係為咗祈福定係探索歷史,都值得一遊。2025年更有遊客發起「廟宇漫遊」計劃,將跑馬地廟同附近嘅宗教景點串連成深度路線,進一步推廣呢片區嘅文化價值。

關於玄武神的專業插圖
環保參拜貼士
環保參拜貼士
去跑馬地廟參拜天后、北帝同譚公等神祇,信眾愈來愈注重環保,畢竟民間信仰同環境保護可以並存!2025年嘅今日,香港各大廟宇(包括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都鼓勵綠色參拜,以下係一啲實用貼士,等大家誠心祈福之餘,亦可以減少對環境嘅負擔。
1. 改用電子祭品或可重複使用供具
傳統上,信眾會焚燒金銀衣紙祭祀媽祖(林默娘)、玄天上帝(真武大帝)等神明,但燃燒冥鏹會釋放有害物質。而家好多廟宇提倡「心誠則靈」,建議改用電子祭品 app 或 LED 燈代替燒衣。例如,參拜觀音或地藏菩薩時,可以擺放鮮花或生果(記得揀當造唔過度包裝嘅),甚至帶自己嘅環保杯裝香茶供奉呂祖,減少即棄膠杯。
2. 自備環保香燭,減燒減污染
香港部分廟宇(如譚公廟)已推行「三支香」政策,信眾只需上三支清香,代替成紮焚燒。可以自備短身或無煙香,或者選用廟方提供嘅環保香(通常用天然材料製成)。如果參加北帝誕或演戲賀誕呢類大型節誕巡遊,記得帶走香腳同垃圾,避免留低污染。
3. 支持廟宇嘅環保措施
黃泥涌北帝譚公廟及天后廟近年加入咗綠色元素,例如設置分類回收桶、用太陽能燈飾照亮神像。信眾可以配合廟方指引,例如參與神功戲時自備水樽,避免購買膠樽裝飲品。亦可以捐款支持廟宇安裝節能設備,將環保理念融入民間信仰。
4. 低碳交通前往廟宇
跑馬地一帶嘅廟宇(如天后廟)交通方便,建議搭電車或巴士,減少駕車碳排放。如果係參加農曆節慶如譚公誕,更可約埋朋友一齊carpool,或者行路參拜,順便欣賞廟宇建築同文化景點。
5. 延續供品嘅二次生命
祭祀玄武神或北帝嘅生果、糕點,拜完可以拎去慈善機構分享,避免浪費。部分廟宇會同社企合作,將供品轉贈有需要人士,實踐「布施」精神。記得唔好將供品直接棄置喺廟內,加重清潔負擔!
總括而言,環保參拜唔單止係潮流,更係對神明同下一代嘅責任。下次去譚公廟或天后廟祈福時,試吓以上方法,讓非物質文化傳承得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