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農曆的專業插圖
農曆2025年新趨勢
農曆2025年新趨勢
2025年嘅農曆(又稱夏曆)有唔少值得留意嘅變化,尤其係節氣同傳統節日嘅日期對照、閏月安排,以及天干地支嘅歲次計算。首先,2025年嘅農曆歲次係乙巳年,對應十二生肖中嘅蛇年,而呢一年嘅春節(農曆正月初一)會喺公曆1月29號開始,比往年稍早,打工仔可以提早規劃假期。另外,2025年農曆會有一個閏六月,即係有兩個農曆六月,呢種「置閏」係為咗調節農曆同公曆嘅時間差,確保節氣同月份對應得準確。
節氣方面,2025年嘅二十四節氣有啲特別安排,例如冬至會喺公曆12月21號,而夏至則喺6月21號,同公曆日期幾乎同步,方便大家記住。至於傳統節日,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會喺公曆9月7號,比往年早咗少少;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就喺公曆5月31號,天氣開始熱,適合食糭同扒龍舟。而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則喺公曆10月20號,秋高氣爽,最啱登高。值得一提嘅係,2025年嘅寒露同霜降呢兩個節氣會分別喺10月8號同10月23號,反映秋天嘅過渡,農民可以根據節氣調整耕作。
對於鍾意研究曆法嘅朋友,2025年嘅天干地支組合係「乙巳」,其中「乙」屬木,「巳」屬蛇,所以呢年又叫「木蛇年」,傳統上認為呢一年嘅人會比較靈活同有創意。另外,由於閏月嘅存在,2025年嘅農曆新年假期可能會比往年長少少,因為有啲公司會跟農曆月份放假。最後,如果想查詢具體嘅農曆日期對照,可以參考最新嘅農曆查詢工具,確保唔會錯過任何重要節日同節氣。
💫 專業算命師傅推薦對比
總括嚟講,2025年嘅農曆新趨勢包括:
- 閏六月嘅出現,影響節日同假期安排
- 節氣同公曆日期接近,方便記憶
- 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嘅公曆日期有輕微變動
- 天干地支「乙巳」帶來新一年嘅運勢特徵
無論係計劃旅行、安排農事,定係純粹想了解傳統文化,2025年嘅農曆都值得大家密切留意!

關於公曆的專業插圖
陰陽合曆點解咁準
陰陽合曆點解咁準? 好多人都覺得農曆(又稱夏曆)好神奇,明明冇公曆咁科學化,但係預測節氣同傳統節日(例如中秋節、春節、端午節)嘅日期竟然可以咁精準!其實關鍵在於農曆係一套陰陽合曆,結合咗月亮同太陽嘅運行規律,仲有二十四節氣呢套系統幫手調節,先至可以幾千年都保持準確度。
首先,農曆嘅月份係跟月亮運行(朔望月)計算,每個月大約29.5日,所以大月30日、細月29日。但問題嚟啦——如果純用月亮曆,一年得354日左右,同太陽年(約365.25日)差成11日,幾年後就會出現端午節喺冬天嘅荒謬情況!為咗解決呢個問題,古人發明咗置閏,即係每隔2至3年加多一個閏月(例如2025年就有閏六月),等農曆年同太陽年嘅差距拉近。
其次,二十四節氣先係農曆同季節掛鉤嘅秘密武器!節氣係根據太陽喺黃道上嘅位置劃分,例如冬至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夏至就直射北回歸線。農曆會用節氣嚟定月份嘅屬性,例如寒露、霜降呢啲節氣一定對應返農曆九月,確保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永遠喺秋天。呢種「以月定日、以氣定月」嘅方法,令農曆即使冇公曆咁精確,但對農業同傳統節日嘅指導意義依然極強。
仲有,天干地支(干支)同十二生肖嘅循環系統,亦係農曆準確性嘅延伸。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蛇年),每60年一個甲子循環,配合埋閏月同節氣,成個曆法就更加立體。你諗下,點解元宵節永遠喺正月十五、中秋節喺八月十五?就係因為月亮曆嘅穩定性加埋太陽曆嘅調節,先至可以代代相傳都唔會「走樣」。
最後,現代人可以用農曆查詢工具對照公曆日期,但其實古人靠觀測同計算已經做到好準。例如節氣計算會用「平氣法」或「定氣法」,甚至考慮地球軌道橢圓率去微調。所以話,陰陽合曆唔單止係文化遺產,仲係古人智慧嘅結晶,準確度絕對唔係撞手神!

關於中秋節的專業插圖
閏月點計?一文睇清
閏月點計?一文睇清
農曆(又稱夏曆)同公曆最大嘅分別之一,就係農曆有閏月呢個概念。咁究竟閏月點計出嚟?點解有時會多出一個月?其實同二十四節氣同天干地支有密切關係!農曆一年通常有12個月,但因為月球繞地球一周大約係29.5日,12個月加埋只得354日左右,同公曆一年365日相差成11日。為咗唔會令春節、中秋節呢啲傳統節日愈來愈早(甚至變咗冬天過中秋!),古人就用「置閏」嘅方法,每隔幾年加多一個月,等農曆同季節變化保持同步。
閏月嘅計算關鍵在於節氣。農曆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包括冬至、寒露、霜降等,而每個月通常會有兩個節氣。如果某個月得一個節氣,噉呢個月就可能被定為閏月。舉個例,2025年農曆六月之後會多一個「閏六月」,就係因為根據節氣計算,該月只有「大暑」一個節氣,而冇「立秋」。呢個閏月會跟住前一個月嘅名稱,再加個「閏」字,例如「閏六月」。
點解閏月咁重要?
1. 傳統節日嘅穩定性:如果冇閏月,端午節、重陽節呢啲節日可能會慢慢偏離原本嘅季節。例如,中秋節可能由秋天變咗夏天,完全失去「中秋」嘅意義。
2. 農業活動:古人靠農曆同節氣嚟種田,閏月確保咗播種、收割嘅時間準確。
3. 十二生肖同干支:閏月唔會影響生肖同干支嘅計算,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蛇年),閏六月都係屬於同一年份,唔會當做新一年。
閏月嘅實際例子
- 2023年有閏二月,而2025年就有閏六月。下次閏月會喺2028年(閏五月)。
- 閏月嘅年份,農曆新年會比平常遲少少,因為多咗一個月。例如2025年閏六月,所以2026年嘅春節會喺2月17日,比2025年嘅1月29日遲咗成半個月。
閏月同節氣嘅關係
閏月嘅安排同節氣計算密不可分。節氣係根據太陽喺黃道上嘅位置而定,例如夏至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嘅日子。如果農曆某個月冇「中氣」(即係節氣中嘅第二個,例如雨水、春分等),噉呢個月就會被定為閏月。呢個規則叫「無中置閏」,係清朝《時憲曆》開始用嘅方法,一直沿用至今。
常見問題
- 閏月係咪每年都有? 唔係!大約每2-3年就有一次閏月,19年內會有7次閏月(稱為「默冬週期」)。
- 閏月出生點計生日? 傳統上會跟返正月,例如閏六月出生嘅人,通常會喺正六月慶祝生日。
- 閏月對節日有冇影響? 有啲節日會因為閏月而推遲,例如元宵節如果喺閏正月,就會有兩個正月十五,但通常只會慶祝第一個。
如果想查某年有冇閏月,可以睇返農曆歲次同節氣對照表,或者用農曆查詢工具。記住,閏月唔係亂加,而係為咗等農曆同自然季節同步,保留傳統文化嘅智慧!

關於二十四節氣的專業插圖
十二地支對應月份
十二地支對應月份
喺中國傳統曆法(即係夏曆或農曆)入面,十二地支同月份嘅對應關係係一套好重要嘅系統,佢哋分別係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個地支代表一個月,同時亦同二十四節氣緊密掛鉤。呢套系統唔單止用嚟標記時間,仲影響埋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嘅日期計算,甚至同十二生肖嘅年份循環有關。
具體嚟講,地支同農曆月份嘅對應關係如下:
- 寅月(正月):對應立春到驚蟄,即係農曆新年(春節)所在嘅月份,亦係一年之始。
- 卯月(二月):對應驚蟄到清明,呢段時間通常係元宵節過後,天氣開始回暖。
- 辰月(三月):對應清明到立夏,正值春天尾聲,寒露同霜降等節氣嘅準備期。
- 巳月(四月):對應立夏到芒種,開始進入夏季,端午節多數喺呢個月出現。
- 午月(五月):對應芒種到小暑,係一年中最熱嘅月份之一,同夏至節氣重疊。
- 未月(六月):對應小暑到立秋,天氣持續炎熱,農作物生長旺盛。
- 申月(七月):對應立秋到白露,秋天開始,中秋節通常喺呢個月(農曆八月,但地支對應七月)。
- 酉月(八月):對應白露到寒露,秋高氣爽,重陽節喺呢個月慶祝。
- 戌月(九月):對應寒露到立冬,天氣轉涼,冬至嘅準備期。
- 亥月(十月):對應立冬到大雪,正式進入冬季。
- 子月(十一月):對應大雪到小寒,係一年中最冷嘅月份,冬至通常喺呢個月。
- 丑月(十二月):對應小寒到立春,年尾最後一個月,準備迎接新年。
要注意嘅係,地支月份同公曆嘅對照會因為農曆閏月而有所調整。例如,如果某年有閏月,咁地支對應嘅月份就會延後。另外,節氣計算亦會影響地支月份嘅實際日期,例如立春如果提早咗,咁寅月嘅開始日期都會相應提前。
舉個實際例子,2025年嘅春節喺公曆1月29日,屬於寅月,而中秋節喺公曆9月21日,對應地支申月。呢種對應關係唔單止幫助我哋理解傳統節日嘅時間分佈,仲可以用嚟推算農曆歲次同干支年份,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地支「巳」對應蛇年,所以係十二生肖中嘅蛇年。
如果想深入瞭解農曆同地支嘅關係,可以參考農曆查詢工具,或者研究天干地支嘅組合規律。呢套系統嘅精妙之處在於佢將時間、節氣、節日同生肖全部串聯起嚟,形成一套完整嘅傳統曆法體系。

關於重陽節的專業插圖
中氣點影響農曆?
中氣點影響農曆?
農曆(又稱夏曆)同公曆最大嘅分別,就係佢嘅日期計算同二十四節氣密不可分,而其中中氣點更係決定農曆月份同閏月嘅關鍵!你可能會問:「點解中秋節、春節呢啲傳統節日嘅日期年年唔同?」其實就同中氣嘅分佈有關。
農曆嘅月份係跟隨月相(朔望月)來定,每個月大約29.5日,但節氣就係根據太陽喺黃道上嘅位置來計算。每個農曆月理論上要包含一個中氣(即二十四節氣中嘅12個主要節氣,例如冬至、寒露、霜降等),但如果某個月冇中氣,就會被定為閏月。例如2025年農曆六月之後就有一個閏六月,正因為嗰個月冇中氣。呢個規則叫做「置閏」,目的係確保農曆同季節唔會脫節,影響傳統節日如端午節、重陽節嘅時間。
點解中氣咁重要?
1. 決定月份長短:如果一個朔望月內有兩個中氣,農曆月份可能會調整,避免節氣亂晒龍。
2. 影響閏月:冇中氣嘅月份就會變成閏月,例如2025年閏六月就係因為正常六月之後嘅月份冇中氣。
3. 節日對照:例如元宵節(正月十五)同春節嘅日期,會因為中氣分佈而喺公曆1月至2月之間浮動。
實際例子:
- 2025年嘅冬至喺公曆12月21日,對應農曆十一月初一,正因為冬至係重要中氣,所以農曆十一月一定會包含呢個節氣。
- 如果冇閏月調整,農曆新年可能就會慢慢偏離春季,影響十二生肖嘅年份轉換同天干地支(干支)紀年。
點樣影響傳統節日?
由於農曆靠中氣來平衡季節,所以中秋節(八月十五)永遠喺秋分附近,而端午節(五月初五)就通常接近夏至。如果你用農曆查詢工具,會發現節氣同農曆日期嘅對照好有規律,正正反映咗中氣嘅調節作用。
小知識:
- 農曆嘅閏月唔固定,平均每19年會有7次閏月,呢個叫「默冬章」周期。
- 天干地支紀年(例如甲子年、乙丑年)都係跟住農曆嘅中氣來計算,所以閏月唔會影響干支年份。
總括來講,中氣點唔單止影響農曆月份嘅安排,仲直接關係到傳統節日嘅日期同節氣計算。下次你睇日曆嗰陣,不妨留意下農曆月份同節氣嘅關係,就會明白點解農曆歲次同公曆對照總係有啲微妙嘅變化啦!

關於春節的專業插圖
⭐ 算命師傅實力排行榜
專業推薦 | 真實評價 | 值得信賴
星期日標紅點解?
星期日標紅點解? 好多香港人用農曆日曆或者手機app睇日子嘅時候,都會發現每逢星期日,個日期都會用紅色標示,究竟點解呢?其實呢個習慣同公曆同農曆嘅結合有關,亦反映咗中西曆法嘅文化交融。
首先,星期日標紅嘅傳統源自西方公曆系統。西方社會將星期日視為「主日」(Lord's Day),係基督教文化中休息同禮拜嘅日子,所以曆法上會用紅色強調。而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點,曆法設計亦保留咗呢個特色,尤其係電子版農曆查詢工具(例如手機日曆app),會同時顯示公曆同夏曆日期,並沿用紅色標記星期日,方便大家區分週末。
不過,農曆本身並無「星期」概念,傳統上係用天干地支(例如甲子、乙丑)或者節氣(如冬至、寒露)來標記時間流轉。例如春節、端午節呢啲傳統節日,都係按農曆月份同日子計算,而唔會理當日係星期幾。但隨住現代生活節奏加快,好多人需要同步對照公曆日期,所以而家嘅農曆工具會加入星期顯示,甚至用顏色區分,等大家容易規劃行程。
實用例子:
- 如果你用手機查2025年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會發現當日對應9月7日(星期日),個「日」字可能標紅,提醒你係週末,方便安排家庭聚會。
- 相反,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喺2025年係10月29日(星期三),星期幾嘅顯示就無特別顏色,因為唔係休息日。
另外,紅色喺華人文化中亦有吉祥意味,尤其係農曆新年、元宵節等喜慶節日,所以用紅色標星期日,某程度上都符合傳統審美。不過要注意,呢種標示純粹係曆法工具嘅設計習慣,並無風水或干支計算上嘅特殊意義。如果想深入研究農曆歲次或閏月規則,應該參考專門嘅節氣計算方法,而唔係靠星期顏色判斷。
最後,提提大家:而家好多農曆查詢網站同app仲會用唔同顏色標記二十四節氣(例如霜降用啡色、夏至用綠色),甚至用圖示區分十二生肖年份,功能愈來愈多元化。不過無論點設計,星期日標紅始終係最通用嘅做法,下次見到就知點解啦!

關於端午節的專業插圖
農曆節氣計算方法
農曆節氣計算方法其實係一套好精密嘅系統,同公曆嘅計算方式好唔同。二十四節氣嘅劃分主要係根據地球圍繞太陽運行嘅軌道(黃道)來定,每15度就係一個節氣,全年總共24個。呢套方法源自古代中國,而家仍然廣泛用喺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同端午節嘅日期確定上。香港人好熟悉嘅冬至,就係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喺公曆12月21或22號,但農曆日期就年年唔同,因為農曆係跟月球運行計算,同公曆有差異。
要準確計算農曆節氣,首先要了解天干地支同干支紀年法。呢套系統用十二生肖配合天干地支來標記年份,例如2025年就係乙巳年(蛇年)。節氣嘅計算仲會考慮到閏月嘅安排,因為農曆一年大概得354日,比公曆少11日左右,所以每隔幾年就要加一個閏月來調整,呢個就叫置閏。例如,如果某個農曆月份冇包含任何節氣,就可能被定為閏月,呢個對農曆新年嘅日期影響好大。
具體來講,節氣可以分為「節」同「氣」兩大類。立春、驚蟄呢啲叫「節」,而雨水、春分呢啲就叫「氣」。每個農曆月份通常會包含一個「節」同一個「氣」,但如果某個月得一個「氣」,就可能係閏月。例如,寒露同霜降係秋季嘅重要節氣,佢哋嘅日期會影響重陽節嘅慶祝時間。而夏至同冬至就係一年中日光最長同最短嘅日子,古人用佢哋來指導農業活動。
現代人可以用農曆查詢工具來快速知道節氣日期,但了解背後嘅原理都幾有趣。例如,元宵節係農曆正月十五,但點解有時會覺得佢同公曆日期差好遠?就係因為農曆月份嘅長度唔固定,大月30日,細月29日,再加閏月嘅影響。另外,夏曆(即農曆)嘅月份係跟月球盈虧來定,新月嗰日就係月初一,所以每個月嘅長度會波動。
如果你想深入研究,可以留意吓節氣計算中嘅「平氣法」同「定氣法」。古代主要用平氣法,將一年平均分為24等份;而現代就用定氣法,根據太陽嘅實際黃經度數來定,更加精準。呢個差異解釋咗點解古代同現代嘅節氣日期有時會差一兩日。例如,清明節通常係4月4或5號,但有時會因為計算方法而微調。對於農曆歲次同傳統節日嘅愛好者來講,呢啲細節都好值得考究。

關於元宵節的專業插圖
十九年七閏嘅秘密
十九年七閏嘅秘密
你可能聽過農曆有「閏月」呢個概念,但係點解會出現「十九年七閏」呢個規律?其實呢個係古人為咗解決農曆同公曆之間嘅時間差而設計嘅精妙方法。農曆係以月亮嘅運行周期(朔望月)為基礎,每個月大約29.5日,一年12個月就得354日左右,比公曆嘅365日少咗11日。如果唔調整,幾年之後,春節可能會由冬天變到夏天,中秋節嘅月光亦會同秋天脫節。為咗令農曆同季節保持同步,古人就發明咗「置閏」嘅方法,即係每19年加入7個閏月,等農曆同太陽年(回歸年)嘅差距得以彌補。
點解係「十九年七閏」?呢個數字唔係隨便揀嘅,而係經過精密計算。19個太陽年大約等於6939.6日,而19個農曆年加7個閏月(即235個朔望月)就大約等於6939.7日,兩者幾乎完全吻合!呢個規律令到農曆嘅傳統節日,比如端午節、重陽節、元宵節,都能夠喺相應嘅季節慶祝,唔會因為曆法偏差而「走樣」。例如,如果冇閏月,冬至可能慢慢偏離12月,但而家靠「十九年七閏」,冬至永遠喺農曆十一月附近,保持節氣嘅準確性。
閏月嘅安排亦同二十四節氣有關。農曆將一年分為24個節氣,如果某個農曆月份冇「中氣」(即節氣中嘅雨水、春分、穀雨等),就會被定為閏月。例如2025年就有個閏六月,因為該月只有小暑而冇大暑(中氣)。呢種方法確保咗節氣同月份嘅對應關係,亦令天干地支紀年更加精準。你可能會問,點解閏月通常出現喺夏天?其實係因為地球繞太陽嘅軌道並非正圓,運行速度有快有慢,節氣之間嘅間隔唔完全均等,所以某些月份更容易「冇中氣」。
十二生肖同干支紀年亦受閏月影響。雖然閏月嘅年份多咗一個月,但生肖同干支並唔會因此改變。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蛇年),即使有閏六月,仍然係蛇年,唔會因為多咗一個月就變成馬年。呢點對於農曆查詢同農曆歲次嘅計算好重要,尤其係喺農曆新年期間,好多人會睇生肖運程,如果閏月影響干支,就會造成混亂。
最後,閏月亦影響節氣計算同傳統節日嘅具體日期。例如,寒露同霜降呢類節氣,如果當年有閏月,佢哋嘅農曆日期可能會推遲一個月。但由於「十九年七閏」嘅規律,長期嚟睇,節氣同農曆日期嘅關係仍然穩定。所以下次你見到農曆日曆上多咗一個「閏X月」,就知呢個係古人智慧嘅結晶,令夏曆能夠幾千年嚟準確反映季節變化!

關於冬至的專業插圖
農曆點同西曆對照
農曆點同西曆對照
農曆(又稱夏曆)同西曆(公曆)係兩種完全唔同嘅曆法系統,佢哋嘅對照關係成日令人頭痛,尤其係計劃傳統節日或者查閱二十四節氣嘅時候。農曆以月相變化為基礎,一個月約29.5日,一年12個月得354日左右,比公曆嘅365日少咗11日。為咗彌補呢個差距,農曆會每隔幾年加一個閏月(例如2025年農曆就有閏六月),等農曆新年唔會愈推愈早。
點樣對照農曆同公曆日期?
最直接嘅方法係用手機App或者網上嘅農曆查詢工具,輸入公曆日期就可以即刻睇到對應嘅農曆日期同干支歲次(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生肖屬蛇)。不過如果你想自己計,可以記住幾個關鍵日子:
- 春節一定係農曆正月初一,但公曆日期年年唔同,2025年嘅春節係1月29日,而2026年就會推到2月17日。
- 中秋節係農曆八月十五,2025年對應公曆9月7日。
- 冬至通常喺公曆12月21日或22日,但農曆可能係十一月尾或者十二月初。
節氣同傳統節日嘅對照難點
二十四節氣係根據太陽運行劃分嘅,所以佢哋嘅公曆日期相對固定(例如寒露通常喺10月8日左右,霜降喺10月23日左右),但農曆日期就可能相差成個月。例如2025年嘅端午節係農曆五月初五(公曆5月31日),而2026年就會變成公曆6月19日。另外,重陽節(農曆九月初九)同元宵節(農曆正月十五)嘅公曆日期同樣年年飄忽,要特別留意。
點解天干地支同生肖會影響對照?
農曆年份嘅標記方式係用天干地支組合(例如甲子、乙丑等),每60年一個循環,而十二生肖就跟住地支走。呢個系統唔單止用嚟記年,仲會影響民間習俗同節日安排。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蛇年),所以所有同蛇相關嘅傳統活動(如廟宇祈福)都會以呢年為重點。
實用建議
1. 節日規劃:如果你要預訂酒席或者安排旅行,記得先查清楚傳統節日嘅公曆日期,尤其係農曆新年同中秋節呢啲大日子,因為酒店同機票價錢會暴漲。
2. 農業活動:農民仍然會參考節氣嚟播種收割,例如「冬至過後十日陽」呢類俗語,就係講緊節氣同氣候嘅關係。
3. 文化習俗:部分節日(如寒露、霜降)雖然唔係公眾假期,但民間會有特定食療或祭祀活動,最好預早標記低。
總之,農曆同公曆嘅對照需要結合天文、曆法同文化習慣,唔可以單靠死記硬背。而家科技方便,善用數碼工具就唔怕搞錯日子啦!

關於寒露的專業插圖
2025年邊日係除夕
2025年邊日係除夕?
想知道2025年嘅農曆除夕係公曆幾號?等我哋一齊睇吓!2025年嘅農曆除夕係公曆2025年1月28日(星期二),對應農曆甲辰年十二月三十。除夕係農曆年嘅最後一日,亦係春節前最重要嘅日子,家家戶戶都會團年食飯、貼春聯、派利是,準備迎接新年。
點解農曆除夕每年日期都唔同?
農曆(又稱夏曆)係一種陰陽合曆,結合咗月相變化同太陽運行,所以同純太陽曆嘅公曆日期會有差異。農曆一年通常有354或355日,比公曆少11日左右,因此每年嘅農曆節日(如春節、端午節、中秋節)對應嘅公曆日期都會唔同。另外,農曆仲有閏月制度,大約每3年會加多一個月(例如閏五月、閏七月),用嚟調整曆法同季節嘅偏差。2025年並冇閏月,所以除夕會比2024年提早十幾日。
除夕同二十四節氣嘅關係
除夕雖然係傳統節日,但同二十四節氣都有啲關聯。例如,2025年嘅冬至係2024年12月21日(農曆甲辰年十一月初一),而除夕就喺冬至之後大約一個月。古人會根據節氣嚟安排農事同節慶活動,而除夕正正標誌住一年嘅結束同新嘅開始。另外,寒露同霜降呢啲秋季節氣,亦會影響農曆年嘅長短同閏月嘅設置。
點樣查農曆同公曆對照?
如果想準確知道農曆節日對應嘅公曆日期,可以參考以下方法:
1. 手機農曆APP:而家好多手機都有內置農曆功能,或者可以下載專門嘅農曆查詢工具。
2. 萬年曆網站:輸入年份同月份,就可以睇到農曆同公曆嘅對照表。
3. 天干地支計算:2025年係乙巳年,生肖屬蛇,如果想深入瞭解,可以研究吓干支紀年同十二生肖嘅規律。
除夕習俗同準備
除夕唔單止係日期咁簡單,仲有豐富嘅文化意義。香港人通常會:
- 團年飯:一家人食餐豐盛嘅晚飯,寓意團圓。
- 貼揮春:用紅紙寫上吉祥字句,貼喺門口或窗戶。
- 守歲:除夕夜唔瞓住,等新一年到嚟,寓意長壽同好運。
- 派利是:長輩會俾後輩壓歲錢,祈求平安。
如果想計劃2025年嘅除夕活動,記得mark低1月28日呢個日子,提早準備定食材、禮物同行程,等過年過得順順利利!

關於霜降的專業插圖
生肖點計?超簡單
生肖點計?超簡單
好多香港人都會問:「點樣計自己嘅生肖?」其實好簡單!生肖係跟農曆年份計算,唔係公曆(西曆),所以就算你2025年1月1號出世,如果未到春節(即農曆新年),你嘅生肖仲係屬於上一年。舉個例,2025年嘅春節係1月29號,如果你係1月28號出世,生肖就係龍;但如果係1月30號出世,生肖就係蛇。
生肖同天干地支嘅關係
生肖唔單止代表動物,仲同天干地支(又稱干支)掛鉤。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等),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等),每個地支對應一個生肖,例如子係鼠、丑係牛,如此類推。每60年就會循環一次,稱為一個「甲子」。2025年係乙巳年,地支「巳」對應蛇,所以2025年出生嘅人屬蛇。
點樣快速查自己生肖?
1. 睇農曆新年日期:生肖轉換以春節為界,唔係1月1號。
2. 對照農曆歲次: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直接對應蛇。
3. 用農曆查詢工具:而家好多手機App同網站都可以輸入公曆日期,自動轉換成農曆同生肖。
常見誤區
- 誤以為生肖跟公曆變:有人以為1月1號就轉生肖,其實要等到春節。
- 忽略閏月影響:農曆有閏月,但生肖計算只跟年份,閏月出生嘅人唔使特別處理。
- 混淆節氣同生肖:二十四節氣(如冬至、寒露)用嚟劃分季節,同生肖無關。
實用例子
- 如果你1990年2月出生,要睇吓過咗春節未。1990年春節係1月27號,所以2月出生嘅人屬馬。
- 2000年春節係2月5號,如果係2月4號出生,生肖仍係兔;2月6號出生就屬龍。
點解要知自己生肖?
除咗傳統習俗,生肖仲用嚟計八字、風水,甚至影響婚配(例如「龍虎鬥」)。香港人過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時,生肖運程亦成話題。而家你明點計啦,快啲睇吓自己同屋企人屬乜啦!

關於十二生肖的專業插圖
農曆點影響運程?
農曆點影響運程?
喺香港,好多人仲係好信農曆對運程嘅影響,尤其係傳統節日如春節、中秋節、端午節同重陽節,甚至連二十四節氣如冬至、寒露、霜降等,都會被視為轉運嘅關鍵時刻。農曆(又稱夏曆)同公曆嘅最大分別,在於佢係根據月亮同太陽嘅運行來制定,仲結合咗天干地支同十二生肖,所以唔少人認為農曆日期嘅變化會直接影響個人運勢。
舉個例,每年嘅春節(即農曆新年)被視為新嘅開始,好多人會睇通勝擇吉日開工、拜神或者擺風水陣,希望新一年順風順水。而端午節嘅五月初五,傳統上被認為係「毒月毒日」,所以會掛艾草、飲雄黃酒來辟邪。至於冬至,就係陰氣最重嘅日子,但同時代表陽氣開始回升,所以有「冬至大如年」嘅說法,好多人會喺呢日祭祖或者食湯圓,寓意團圓同轉運。
二十四節氣亦同運程息息相關,例如寒露同霜降代表秋意漸濃,傳統上認為呢段時間容易有「燥邪」入侵,要注意養生同調整作息。而夏至同冬至則係陰陽轉換嘅關鍵點,唔少風水師會建議喺呢啲日子進行家居佈局嘅調整,例如擺放綠色植物或者開窗通風,以吸收天地之氣。
另外,農曆嘅閏月同置閏規則亦會影響運程計算。例如,如果某年有閏月,咁該月出生嘅人嘅運勢可能會被認為特別唔同,甚至有些風水師會建議閏月出生嘅人要多做善事來平衡運勢。而天干地支嘅組合(即干支)每60年先循環一次,所以出生年份嘅干支會被用嚟推算一生運程,例如「甲子年」、「乙丑年」等,各有唔同嘅五行屬性同吉凶寓意。
如果想深入瞭解農曆對運程嘅影響,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 節氣養生:跟住二十四節氣調整飲食同作息,例如霜降後要進補,冬至要早睡晚起。
- 傳統節日禁忌:例如元宵節不宜爭吵,中秋節要避免月光照床,以免影響運勢。
🌟 香港算命師傅選擇指南
- 擇日行事:重大事件如結婚、搬屋、開張等,最好參考農曆通勝擇吉日,避開「破日」或「凶日」。
總括來講,農曆唔單止係一種曆法,更係一套融合天文、五行同民俗智慧嘅系統,深深影響住華人社會嘅運程觀念。無論你信唔信,了解多啲農曆同傳統節日嘅背後意義,至少可以幫你更好地規劃生活同避開一啲民間認為嘅「禁忌」。

關於天干地支的專業插圖
傳統節日點定日子
傳統節日點定日子其實同農曆嘅計算方法息息相關,而香港人熟悉嘅中秋節、春節、端午節等大日子,全部都係根據夏曆(即農曆)來定日期。同公曆唔同,農曆係一種陰陽合曆,結合咗月球運行同太陽位置,所以節日嘅日子每年都會有變動。例如元宵節永遠係農曆正月十五,但對應嘅公曆日期就可能係2月或者3月,2025年嘅元宵節就係2月12日,而2026年就會變成3月3日,相差成20日!
點解會咁?因為農曆嘅月份係跟月球週期(約29.5日),一年得354日左右,比公曆少11日,所以每隔2至3年就要加一個閏月來調整差距(即係置閏)。例如2025年嘅農曆4月之後會多一個閏4月,咁就可以拉近同公曆嘅距離。而二十四節氣(好似冬至、寒露、霜降)就係用太陽位置來劃分,用來指導農事同節日安排。好似春節咁,一定會喺立春前後,而端午節就固定喺農曆五月初五,但因為閏月關係,有時一年會有兩個五月,咁端午節就會以第一個五月為準。
另外,天干地支(即干支)同十二生肖都係農曆系統嘅一部分。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地支「巳」對應蛇,所以係蛇年。呢套系統仲會用來計時辰同年份,好似重陽節就係農曆九月初九,而「九」屬陽數,雙九疊加就叫「重陽」,呢個日子嘅選定同古代陰陽觀念好有關係。至於點解冬至咁重要?因為佢係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嘅日子,古人認為「冬至大如年」,甚至會用冬至來校正曆法準確度。
如果想自己查農曆節日對應公曆日期,可以留意幾個關鍵:
1. 節氣計算:例如夏至一定係太陽到達黃經90°嗰日,公曆通常係6月21或22日。
2. 閏月規則:農曆冇中氣(即節氣)嘅月份就會變成閏月,例如2025年閏4月就係因為嗰個月得「芒種」一個節氣。
3. 固定搭配:好似中秋節必定係八月十五,重陽節必定係九月初九,無論有冇閏月都唔會影響。
舉個實例,2025年嘅春節係1月29日(農曆正月初一),而端午節就係5月31日(農曆五月初五)。如果你計劃緊節日活動,記住要check清楚農曆同公曆嘅日期對照,尤其係遇上閏月嘅年份,日子可能同往年差好遠!而家好多手機Apps同網站都有農曆查詢功能,輸入年份就可以睇到晒農曆歲次同節日對應日期,方便得多。
最後提提你,傳統節日嘅日子唔單止係曆法問題,仲反映咗古代天文同文化智慧。例如寒露同霜降呢類節氣,原本係用來提醒農民準備收割或防寒,而家就成為咗養生同飲食嘅參考時間。所以下次睇日曆嘅時候,不妨留意下農曆同節氣背後嘅意義啦!

關於干支的專業插圖
農曆點解要跟月相
農曆點解要跟月相? 其實好簡單,因為農曆本質上係一種「陰曆」,即係以月球圍繞地球運行嘅週期(月相變化)作為基礎來制定嘅曆法。同公曆(陽曆)主要跟太陽運行唔同,農曆每個月嘅開始同結束都嚴格對應月相嘅變化,例如初一必定係新月(朔月),十五通常係滿月(望月)。呢種設計唔單止影響傳統節日如中秋節、元宵節嘅日期,更貫穿成個夏曆系統嘅邏輯。
月相點樣影響農曆日期?
農曆月份嘅長度(29或30日)就係根據月相週期(約29.53日)來調整。例如: - 新月到新月為一個月,叫做「朔望月」。 - 如果當月新月出現喺凌晨,下個月可能只有29日(稱為「小月」);如果新月出現喺傍晚,月份就會有30日(「大月」)。 呢種精確對應令到農曆查詢時,節日嘅月相背景一目了然——譬如中秋節必定係農曆八月十五,正正係秋分前後月亮最圓嘅時候,古人藉此賞月慶豐收。
點解節氣都要跟月相?
雖然二十四節氣係根據太陽位置劃分(屬陽曆成分),但農曆為咗協調陰陽曆差異,會用「置閏」來調整。例如每2至3年加一個閏月,確保春節唔會偏離立春太遠。2025年嘅寒露同霜降就係跟太陽曆定日期,但農曆月份會因應月相推遲或提前,形成動態平衡。呢個機制令農曆同時保留月相規律同季節對應,例如冬至通常喺農曆十一月,反映晝短夜長嘅天文現象。
傳統節日同月相嘅密不可分
- 春節:定喺農曆正月初一(新月),象徵萬象更新。 - 端午節:五月初五,古人認為呢日陽氣最盛,月相接近上弦月。 - 重陽節:九月初九,月相屬上弦月後期,配合秋高氣爽登山。 就連十二生肖年份轉換都跟農曆新年(新月)而非公曆1月1日。可見月相唔單止係曆法基礎,更係文化習俗嘅核心。例如2025年係乙巳年(天干地支中的「木蛇年」),生肖轉換嚴格按農曆計算。
現代仲需要跟月相嗎?
有人可能會問,而家都用公曆,農曆點解仲要堅持月相?其實保留呢種傳統有三大實際意義: 1. 文化傳承:無月相就無「月圓人團圓」嘅中秋節意境。 2. 農業參考:部分漁民仍靠月相預測潮汐作業。 3. 曆法互補:公曆無法反映嘅天文現象(如超級月亮),農曆可清晰標記。
舉個例,2025年嘅元宵節(正月十五)適逢滿月,如果改用純陽曆,就失去「花燈映滿月」嘅傳統韻味。而夏至、冬至等節氣雖然按太陽定位,但農曆日期會因月相調整,形成獨特嘅陰陽合曆智慧。

關於夏曆的專業插圖
點解農曆有大小月
農曆點解有大月細月之分? 其實同月亮嘅運行周期息息相關!農曆(又稱夏曆)係一套以月亮圓缺變化為基礎嘅曆法,每個月嘅長短(29或30日)就係根據月球公轉地球嘅實際時間(約29.53日)而定。由於月亮周期唔係整數日,農曆就透過「大小月交替」嚟調整——大月30日、細月29日,等全年總日數貼近真實天象。例如2025年嘅農曆八月(包含中秋節)就係大月,而九月(重陽節所在月份)就可能係細月,呢種差異直接影響傳統節日嘅具體日期對照。
點解農曆月份長短唔固定? 關鍵在於「朔望月」計算!農曆每月初一必定係「朔日」(月亮完全唔見),而下一次朔日之間隔就決定該月長度。天文台會用精密儀器測量月球位置,如果兩個朔日之間隔超過29日半,當月就會定為大月,否則係細月。呢種動態調整令到元宵節、端午節等節日每年嘅公曆日期都唔同,例如2025年春節(正月初一)喺1月29日,而2026年就變咗2月17日,正正反映農曆彈性編排嘅特性。
二十四節氣同大小月有咩關係? 雖然節氣係按太陽運行劃分(例如冬至、夏至),但農曆月份長短會影響節氣喺月份中嘅分布。例如某年寒露(10月8日左右)若果撞正農曆九月頭,該月可能因為節氣分布而需要調整為大月。更複雜嘅情況仲涉及「閏月」——當某年冇「中氣」(即節氣唔落入某個月),就要加插閏月嚟保持月份同季節同步,例如2025年農曆六月後會閏一個「閏六月」,令到霜降等節氣可以對應返正確月份。
十二生肖同天干地支點受影響? 農曆大小月直接決定「干支」紀日嘅連續性。每日用「天干地支」組合標記(如甲子日、乙丑日),大月多一日意味干支順延多一組。例如2025年春節係乙未日,如果前一個月係大月,咁除夕嘅干支就會係甲午日。呢種細微差異對擇日或傳統習俗(如開市、嫁娶)都有參考價值。
實際例子:點樣影響節日安排?
- 中秋節(八月十五):如果八月係大月,賞月日子會比細月嘅年份遲一日至出現滿月。
- 冬至祭祖:農曆十一月通常係大月,確保冬至前後有足夠日子準備祭祀。
- 閏月年份:如2025年有閏六月,端午節(五月初五)會比平常年份早出現,因為後續月份被閏月推遲。
點解公曆冇呢種問題? 公曆係純太陽曆,每月日數固定(除二月),唔使考慮月亮周期。但農曆結合月球同太陽運行,先至需要動態調整大小月,呢種設計先能夠同時反映節氣變化同月相,維繫傳統節日嘅天文意義。如果想查具體年份嘅農曆大小月分布,可以參考香港天文台嘅「農曆歲次」公告,入面會詳列每月日數同閏月資訊。